Q1:培育钻石不算新概念目前看行业和之前有什么不同?
我们认为行业最大的变化有三点:
(1)产品质量不断提升。2014年的时候,国内只有华晶可以做出白色的宝石级合成钻石,但大小只有十分左右;国际上主流的培育钻石只能做到几十分,颜色也无法稳定达到白色。目前随着技术的进步,国内主流厂商HPHT法生长的培育钻石原石已经能比较稳定的达到3-6克拉、DEF色、VS净度,对应1-2克拉裸石。从产品品质上已经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大更美的钻石。
(2)天然钻石巨头的加入推动了行业发展。2018 年,全球最大钻石生产商De Beers推出培育钻石品牌Light Box,当时对培育钻石的定价800美元/克拉更像是对培育钻石的一种“打压”,将培育钻石定位成低端产品。不过从2020年秋天开始,De Beers的态度发生转变,其对培育钻石逐渐重视,今年3月发布的第六份钻石行业快报中一大半都是培育钻石的内容。
(3)认证体系逐步完善,培育钻石获得“通行证”。2018年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正式提出“培育钻石也是钻石”。国际影响力第一的钻石鉴定权威GIA于2019年将证书使用的术语从“合成钻石”变成“实验室培育钻石”,于2020年推出和天然钻石一样的“4c”细分级证书以取代早期的粗分级证书。2020年国内最大的珠宝检测机构NGTC推出了培育钻石专用证书,说明国内官方对培育钻石也持认可态度。
Q2:培育钻石目前的消费者接受度如何,行业景气度如何?
根据戴比尔斯发布的第六份钻石行业快报,如果综合所有阶层的消费者来考量,大约已经有2/3的人群已经意识到培育钻石在市场中的存在;总体上看,消费者对培育钻石的概念是:新(new)、现代(modern)和好玩(fun),培育钻石吸引消费者的原因主要是时尚和价格便宜,55%的女性自购者表示会选择培育钻石作为送给自己的礼物。印度作为全球钻石加工集散地,其进出口数据具有一定代表性。
根据GJEPC(印度宝石与珠宝出口促进委员会)公布的印度培育钻石的进出口数据,2021年5月的培育钻石原石/抛光培育钻石的进/出口金额约为0.95 / 0.75亿美元,环比增长18.1% / -17.21%。我们认为出口环比下降的原因是印度受到疫情影响,加工业务短期受到影响;进口环比增长的原因是中游加工厂商对疫情之后1-3个月的需求充满信心,提前备货以满足之后需求。回顾2020年,全球疫情导致钻石加工需求在第二季度下滑,但第四季度迅速恢复,最终2020年的总进出口金额均高于2019年。这表明下游的培育钻石需求在快速爆发,行业景气度高。
Q3:行业空间有多大? 2008-2019年,天然钻石的产量约为1.2-1.5亿克拉,在2017年达到顶峰1.51亿克拉后,逐年下降,2020年受到疫情影响产量只有1.13亿克拉。根据业内专家的观点,天然钻石矿藏探明储量不断减少,且开采成本不断提高,天然钻石的产量可能很难恢复并维持过去的水平,市场上天然钻石的供应缺口将逐渐由培育钻石递补,所以培育钻石在首饰领域和工业领域的市场空间非常广阔。
我们首先考虑培育钻石在首饰领域的市场空间,培育钻石的价格优势有望扩大钻石的消费群体和消费需求,吸引更多人购买培育钻石或者原有的消费者购买更多产品,未来对培育钻石的需求量可能数倍于当前对天然钻石的需求。
假设到2040年,培育钻石原石的需求达到目前对天然钻石原石需求的近4倍,即6亿克拉,原石价格为100美元,市场规模约600亿美元。然后考虑培育钻石在工业领域的市场空间,CVD培育钻石在工业上的用途也在逐渐开发,应用领域包括散热、半导体、高端电子、汽车自动驾驶、量子计算机、高端激光等,预计未来需求量可能达到首饰需求的10倍以上。
Q4:培育钻石行业壁垒在哪,HPHT和CVD两条技术路径的比较?
行业壁垒主要是资金壁垒和技术壁垒:
(1)资金壁垒。培育钻石行业是重资产行业,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购置生产设备,以国内主流的HPHT法为例,一台六面顶压机的价格在100万元以上,而单一公司的扩产需求都在千台以上,起码需要超过十亿的资金投入。除了财力雄厚并且可以借助资本市场融资的龙头企业,其他小厂商很难有这样大规模的投资。如果小规模购置设备进行生产,可能无法形成规模经济效应。
(2)技术壁垒。更加重要的是技术,体现在产品上是“4c”中的“3c”:carat、color、clarity,目前头部HPHT厂商可以稳定生产3-6克拉、DEF色、VS净度的原石,其生产技术细节是长年积累的成果,其他小厂商很难做到“3c”兼备的培育钻石,即使可以,其良品率也是明显低于头部厂商的。根据草根调研,小厂商的良品率和头部厂商或相差3-4倍。所以产品质量和良品率共同构成行业“护城河”,我们预计3-5年时间看,头部厂商仍将占据大部分高端产品的供给,小厂商仅仅能满足低等级产品或被淘汰。
HPHT和CVD两天技术路径各有千秋:
(1)HPHT法。完全模拟天然钻石的生长过程,在高温高压下将石墨转化成钻石,技术水平成熟,生产的3-6克拉原石适合做成1-2克拉裸石,缺陷是生产过程中需要金属媒触,因此大部分HPHT培育钻石会含有金属杂质,影响纯度,在大颗粒钻石中尤为明显。
(2)CVD法。通过解离含碳气体,使碳原子在基底上沉积生长,生产的5-10克拉原石适合做成2克拉及更大的裸石,目前在生长大克拉、高净度原石方面优于HPHT法。缺陷是生长周期和颜色存在冲突,如果降低生长周期追求效率,则会导致颜色较差,如果追求颜色稳定,则会延长生长周期降低效率。
Q5:培育钻石未来是否存在大幅度降价的可能性?
根据Bain的报告,2017年培育钻石的零售价是同规格天然钻石价格的65%,2020年已经降到35%。根据我们的统计,市面上主流培育钻石厂商(不包括Light Box)的零售价总体上是同规格Rapaport报价单价格的20%-25%。目前Light Box的定价标准是800美元/克拉,约为同规格Rapaport报价单价格的15%。之前提到,Light Box的定价较低起初是为了打压培育钻石,但无形之中也相当于给培育钻石的价格设置了下限。从这个角度看,培育钻石还存在约25%的降价空间,我们假设2025年市面上主流培育钻石厂商的零售价均由现在报价单的25%降到15%,降价曲线逐渐趋于平缓。原石端和裸石存在固定的加工和销售费用,所以我们可以假设原石的降价曲线会趋同。
Q6:如何看待周大生股东会交流上表明不会进入培育钻石行业?
培育钻石的爆发对传统珠宝厂商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如果在国内市场情况尚不明朗的时候贸然进入这一新领域,则可能会导致品牌多年建立的天然钻石珠宝商的形象受损。另一方面,整体上看国内钻石市场的成熟程度低于美国,虽然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钻石消费国,但是需求量仅为美国的1/4左右。中国珠宝市场中钻石饰品只占20%的份额,美国珠宝市场中钻石饰品的份额高达50%。在这种情况下,国内消费者对钻石的认知程度还不够深入,可能对培育钻石的接受程度不像美国消费者一样来得快。
国际上,2018年之前的培育钻石零售商主要是产销一体的新创品牌,自从De Beers在2018年宣布推出Light Box后,施华洛世奇、潘多拉等国际知名的珠宝商也相继推出自己的培育钻石产品。在这些巨头的推动下,市场成熟和消费者认知的速度可能会加快,不排除国内的珠宝厂商会在未来合适的时候进入培育钻石行业的可能性。
Q7:国际巨头对中国市场的态度?
目前,De Beers通过美国的珠宝电商Blue Nile在全球四十多个国家销售他们的培育钻石首饰,但不包括中国。Diamond Foundry旗下的VRAI于2020年在上海开启全球首家线下旗舰店。整体上看,国际巨头对中国市场处于观望或者早期布局的阶段。
原因可能有两点:
(1)先专注本土市场,再考虑中国市场。从需求端看,欧美市场一直是钻石饰品的主战场,对培育钻石的态度更加开放,对于国际巨头来说消化和开发本土的市场需求是当务之急,相比之下中国消费者的接受度刚刚起步,时机尚未成熟。如果未来中国市场逐渐成熟,国际巨头可能会加快在中国市场布局的速度。
(2)原石产能有限。从供给端看,目前培育钻石原石的产量仅能够满足快速发展的欧美市场,如果同时在欧美和中国拓展市场,现在的原石供应可能难以满足需求,未来供应充足后国际巨头可能会在中国扩大战线。
Q8:培育钻石和天然钻石未来如何定位?
虽然培育钻石和天然钻石具有完全相同的成分及物理、化学特性,但是它们的来源不同,成本不同,市场认知不同,是两种不同的产品而非替代关系。不可否认的是,因为价格、产量等因素,目前及未来培育钻石会对天然钻石起到部分替代,但两者都有各自无可替代的优势及忠实的客户群体。
培育钻石虽然相对便宜,但它目标不是天然钻石的廉价替代品,而是一种时尚的新消费品,两种产品之间不是“零和博弈”,而可以和谐共存,给消费者更多选择。事实上,过去两年培育钻石的份额快速扩张,天然钻石的销量未受到太大的影响,原因是培育钻石开发了天然钻石原本覆盖不到的消费者群体,培育钻石的出现很大程度在做大钻石市场蛋糕,而不是和天然钻石“内卷”。天然钻石是大自然的礼物,而培育钻石是人类智慧的礼物。有效的市场教育下,消费者对它的认知会更加清晰。
文章来源:《中信证券:科技创造消费新需求,混沌中孕育历史大机会》(培育钻石行业热点问题聚焦|2021.6.20)
作者:首席新材料分析师:袁健聪
本文最后由 钻石小助手 于 2021-8-24 22:58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