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前戴比尔斯上调碎钻毛坯的价格之后,我们一直在关注业内对此事的评论。大部分媒体做出了相对客观的判断:
1)小颗粒裸钻的市场需求是核心;
2)戴比尔斯希望通过调价解决二级市场的毛坯钻溢价问题;
3)中游的利润恐怕会受到不小的影响。
昨天Rapaport也刊登了一篇文章,算是比较客观地总结了其中的利弊问题。我们今天以该文为基础,与各位伙伴分享关于毛坯涨价的相关观点。
首先,这次调价针对的区段十分特殊:0.03克拉。这么小颗粒的毛坯,切磨出来的基本都是用于群镶和密镶的裸钻,包括钟表行业在内。结合之前对下游市场的数据分析,以及各大奢侈品公司“钟表与珠宝”板块的业绩状况,可以基本判断该细分市场的需求处于增长状态。
总之裸钻需求是存在的,所以在供需关系的作用下,毛坯涨价了。
其次,这次调价的时间出乎一部分人的意料(以中游为主)。一些切磨工厂原本以为戴比尔斯会等到三月份香港珠宝展之后再考虑是否涨价,因为展会有助于评估下游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的热度。但戴比尔斯选择在展会之前涨价,这里面应该还有其他的原因。
主要有两个:
1)碎钻毛坯在二级市场上的溢价过高;
2)西方针对俄罗斯钻石的制裁可能升级。
溢价问题比较好理解:供需关系影响之下,碎钻毛坯的二级市场价格被抬高,由此助长了毛坯买卖获利的行为、阻碍了毛坯流通、抬高了中游的整体材料成本等等。在无法干预溢价转售的前提下,戴比尔斯通过抬高一级市场价格,变相压缩了“毛坯掮客”的利润,由此营造一个相对公平的进货环境。
至于制裁俄罗斯的钻石,主要的影响还是对未来供应的预期:
今年2月24日,也就是俄乌冲突爆发一周年的时候,欧盟方面没有拿出针对俄罗斯钻石的实质性制裁政策,而是将球踢给了G7,表示要与其商议。随后白宫代表G7表达了“联合抵制”俄罗斯钻石的想法,但措辞也并不强烈。但一些组织(如JVC)继续“开火”,表示需要针对裸钻进行制裁,而不是毛坯——因为之前只抵制毛坯,结果它们通过印度等中游国家的切磨之后改头换面地进入了美国市场。
在这一系列的操作下,(西方)业内推测,针对俄罗斯钻石的制裁行动迟早会升级,JCK在2月27号也发表了相关的评论文章。制裁升级带来的一个大问题,就是小颗粒毛坯和裸钻都将变得十分缺货,因为从之前俄罗斯的供货情况来看,全世界将近一半的小颗粒毛坯都是“俄罗斯钻石”。
这么看来,碎钻毛坯涨价是有前瞻性的。
最后再说一个特殊的争议:调价的行为和实际需求相符吗?
Rapaport在文章中引用了一位匿名看货商的话,认为印度确实看到了0.30~0.50克拉裸钻的需求在增长(因为中国市场在复苏),但小碎钻的需求趋势却是相反的。所以,那位看货商认为,此次戴比尔斯针对0.03克拉毛坯的涨价行为并不符合市场现实。
与此同时,GJEPC主席Vipul Shah却说,米粒钻的需求很旺盛,只不过加工利润很薄。并且,去年其他等级的毛坯涨价时,0.03克拉几乎没有涨价。所以这次戴比尔斯采用的调价行为,是对过往价格的修正。
我们目前无法证实上述看货商的观点,只是在此做一个记录,请各位伙伴谨慎参考。
总之,在Alrosa“预计缺席”的大趋势中(无论是否能够实现),小颗粒毛坯涨价对供应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于下游零售企业来说,这或许意味着3个月之后的裸钻进货成本会再一次上升。无论怎样,提前了解一下情况、做一点准备总是不错的。
本文转载自钻石观察微信公众号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