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一段时间的深度下探,培育钻石相关概念股近日迎来连续上涨。消息面上,全球最大的钻石开采供应商戴比尔斯在2022年的第一场交易会中将原钻价格上调了约8%。这是自去年12月以来戴比尔斯第5次上调价格。有分析师指出,国际钻石报价数次上涨,让国内钻石企业对未来钻石价格上涨产生较大预期,培育钻石或将成为一种新的选择。
培育钻石的变迁
自18世纪末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发现钻石是经由地球内部高压、高温形成的一种碳元素结合的单质晶体后,相关培育钻石的技术有了理论基础。培育钻石顾名思义,是一种人工实验室培育的金刚石,与天然钻石拥有相同的物理与化学的特性,其中在透明度、色散、折射率等多个方面几乎与天然钻石无差异,均属于真钻石。而传统的天然钻石,其储存量稀少,挖掘难度大,目前主要分布在南非、扎伊尔、博茨瓦纳、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家,按估算,目前世界天然钻石每年开采量在9500万克拉左右,其中能达到宝石级约为20%。
随着培育钻石概念的火爆,相关业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迅速,商业化的阶段在近几年被几个大事件快速推动,其中包括施华洛世奇、戴比尔斯推出培育钻石品牌,美国最大珠宝零售商Signet通过线上渠道销售培育钻石,RosyBlue 宣布开辟培育钻石业务等。
中印美三分市场
在培育钻石整个产业链的上游生产端,中国厂商占比约40%,而2020年世界培育钻石毛坯产能约700万克拉,其中毛利率可达60%左右,在此阶段,行业进入壁垒高同时议价能力也更强;在产业终端,印度则占了全球约95%的份额,这个阶段主要是对钻石进行切割和抛光,技术要求低,因此市场参与者众多,议价能力也更弱。
在下游需求端中,美国大概占有了全球80%的消费份额,每年消费额约为30亿美元,市场渗透率约为7%,有报告指出,在未来美国将仍为主要消费市场,其渗透率提升是未来培育钻石的主要增量;而中国则提供了约10%的市场份额,但是市场渗透率低于1%,消费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
全球培育钻石和培育钻石渗透率情况 (资料来源:Bain,民生证券研究院)
供需错配
对于近期需求端的快速增长则更多的是来源于“千禧一代”消费能力的提升和对“悦己”需求的增长,目前该群体已经为全球的钻石销量贡献了2/3的份额。根据民生证券报告指出,中国消费者最有意向的礼物排行中,钻石位居第二。对于收入能力较低的年轻一代来说,拥有相同性质的人工钻石兼具高性价比将无疑是“小资”生活的首选精品。
另外,目前天然钻石供需端失衡,2020年全球天然钻石毛坯产量约为1.11亿克拉,虽然2021年复苏至1.16亿克拉,但仍满于全球需求增速。在天然钻石产出量放慢的前提下,供需端产生了一部分缺口,这令可作为完全替代品的人工钻石不仅能从原本天然钻石的市场份额中竞争同时也可从供需缺口中成为唯一的受益者。
总体来看,培育钻石作为消费领域的新赛道和消费群体的新兴选择,目前整体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整体生产技术仍需要进行不断进步,如有望从“肉眼无法分辨”过渡至“技术领域难以分辨”时,或能更能冲击原本的钻石市场;另外,目前消费文化仍难以短时间内改变,更多的是需要广泛年轻个体收入的发展和时代观念的变革才能有望突破目前渗透率不足的瓶颈。
投资角度来看,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影响力逐渐拓展至全球范围。因为我国培育钻石领域专攻于上游产业链,技术门槛较高,竞争者较少,议价能力也较强;另外,我国目前培育钻石市场渗透率较低,行业估值也较低,但拥有前景广阔的市场,属于投资领域较为稀缺的低估值、成长型标的;历史上,对于渗透率仍处于10%的行业,安全边际仍较高,并且估值在渗透率迈过10%后会迎来爆发;因此拥有对于国内的情况来看,培育钻石在拥有低渗透率、高前景、低估值、高安全边际的前提下,随着产能与需求的双重增长,今年有望进入高速增长期。
落实到具体标的,近期值得关注的有:拥有军工资源的中兵红箭(000519.SZ),2021年底竣工“年产12万克拉高温高压宝石级培育金刚石生产线建设项目”,目前特种装备业务与未来培育钻石业务有望产生协同效应,进一步提高盈利;力量钻石(301071.SZ),行业新星,国内超硬材料主流供应商,拥有全套人造金刚石核心技术,目前业务逐渐形成了闭环;黄河旋风(600172.SH),产业链完整,品种最齐全的超硬材料供应商,具备自主研发六面顶压机的技术,研发能力行业领先。
来源:满股经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