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IPO观察原文标题:“假”钻石撑起一个IPO天然钻石的地位可能真的不保了。“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成功的营销,让天然钻石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起至高无上和几乎无可替代的价值,而随着“培育钻石”的普 ...
本文来源:IPO观察 原文标题:“假”钻石撑起一个IPO 天然钻石的地位可能真的不保了。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成功的营销,让天然钻石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起至高无上和几乎无可替代的价值,而随着“培育钻石”的普及,培育钻石以远低于天然钻石的价格迅速占领市场,毫不留情的戳破了数百年以来天然钻石不遗余力构建出的“稀缺”、“昂贵”、“奢侈”的泡沫。 不仅在消费市场,资本市场也掀起热潮。 近日,又一家培育钻石制造企业拟登陆资本市场。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网上办事服务平台(试运行)数据显示,宁波晶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波晶钻”)上市辅导已获宁波证监局辅导备案受理,开启上市步伐。 宁波晶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是由海归博士和知名企业家共同创建的高科技企业。公司以天然和人造金刚石为材料基础,以纳米制造、CVD气相沉积、激光微细超精加工等国际前沿现代制造技术为手段,致力于金刚石及金刚石工具和相关装备的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 公司主要产品有CVD大单晶金刚石(培育钻石),超精密单晶金刚石刀具,金刚石表面纳米改性,金刚石磨具等。 盛行百年的天然钻石美梦破碎 钻石也叫金刚石,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最坚硬的物质,从化学本质来说,它就是纯净的碳单质,和石墨其实是一种东西,只是原子排序方式不同而已。 而它与权力、财富、爱情等人们向往的事物紧紧相连,离不开钻石巨头戴比尔斯公司的史诗级营销。 一边,戴比尔斯公司极力维护着钻石的稀缺属性,一旦全球哪里有新的钻石矿被发现,戴比尔斯马上跑过去谈合作,协商控制产量,然后把当时全世界几乎所有的钻石矿,都给整了过来,严格控制每年的产量,维持钻石的高价。 另一边,为了找人接盘高价钻石,戴比尔斯花了巨额广告费,让电影银幕上一幕幕求婚场景都出现钻石的身影,把钻石和爱情绑定,让女孩们对拥有一颗钻石充满向往,正如玛丽莲·梦露在《绅士爱美人》影片中的著名台词:“钻石是女人最好的朋友。” 而为了控制二手钻石的流通,戴比尔斯整出了那句全球知名的广告词: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意思很简单:买了钻石就要好好留着,不要拿出去卖!如此一来,市面上钻石数量稳定,戴比尔斯就能持续卖高价钻石。 在这一连串的骚操作下,戴比尔斯坐在垄断巨头的位置上,收了全世界100多年智商税,直到中国人造钻石的崛起,才威胁到了戴比尔斯的地位。 事情要从1960年说起。 当时新中国建国后百废待兴,需要大量金刚石用作工业用途,比如勘探、精密仪器制作等,它也是半导体的终极材料。但是,培育钻石一度只能进口。而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前苏联在1960年对中国停止了金刚石供应。 同年,位于河南郑州的三磨所,接到了一项保密代号为“121”的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任务就是研发人造金刚石。 1963年,中国第一颗培育钻石问世。我国成为继美、苏等国之后掌握这项技术的第五个国家。 又过两年,中国第一台‘铰链式六面顶压机’研发成功,一台机器一天能生产300多克拉金刚石, 60年代,一克拉培育钻石约30元,一天折合1万多元。行业内有一句话:“压机一响,黄金万两”。 到了21世纪,中国的培育钻石已经占了全球人造钻石行业80% 的份额。在中国人工钻石的压力下,2015年戴比尔斯的广告语又改成了:真实是稀有的,真实是钻石(Real is Rare,Real is Diamond),言外之意就是:人造钻石不真实! 俄国有家钻石公司,更是不惜用上区块链技术,给所有天然钻石上打上印记,这些行为都是为了在天然钻石和培育钻石之间搞出一个鄙视链,但这也可能是最后的倔强了。 不过,同锆石、莫桑石等制造的仿照钻石不同,培育钻石本来就不是「假钻石」,在物理和化学性质上,人造钻石和开采的天然钻石是一样的。 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在2018年发布的珠宝指南中,就从钻石的基本定义中删除了「自然」一词,并且不再推荐使用「synthetic(合成)」来称呼实验室生产的钻石。 培育钻石的价格仅为天然钻石三分之一,在理性消费的趋势下,培育钻石作为天然钻石的“平替”受到更多年轻人的追捧,而越来越多,而LVMH、Chanel等众多奢侈品牌和珠宝商也纷纷潜入培育钻石的蓝海。 无论有多不情愿,钻石行业的大变局已然展开。 脱胎于中科院的一家公司 河南是中国最大培育钻石基地,但是在宁波也有企业抓住了商机,这背后离不开技术的革新。 2013年年初,CVD大单晶金刚石生长技术在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实验室里研制成功。但要使这项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真正实现产业化、国产化,中间隔着资金、管理、市场等诸多难题,困难重重。 在这个关键时候,来自河南的商人张军安为该项目注入数百万元的资本,于是张军安和中科院的两位研究员江南、张文武创办了宁波晶钻工业科技有限公司。 江南拥有日本大阪大学电气工学科博士学位,曾在日本与美国工作多年,不过国外的工作并不能让他获得满足感,“在这期间的研究,说到底是为别人做嫁衣。”抱着“为中国人在国际业界争口气”的决心,江南主动放弃国外优渥生活回国,把自己积累的经验和成果,应用到国内的相关制造企业中。 张文武同样也是一位归国博士,拥有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机械专业博士学位,毕业后曾在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全球研发中心工作,2012年,张文武毅然回国,以“旗舰人才”身份进入中科院宁波材料所。 与传统合成金刚石的方法不同,宁波晶钻“培育”出来的钻石主要是采取了一种名为化学气相沉积(CVD)的技术。 这个过程和“种植”类似,形象来说,就是在超真空培养仓中,用小钻石作为“种子”,通入碳源气体,让“养料”中的碳原子在微波作用下分离出碳原子,逐渐沉积在钻石种子上,并按钻石的“DNA编码”顺序结晶。这种技术相对于传统主流合成金刚石的高温高压法,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让“钻石种子”成长为更大、更纯、可控掺杂的钻石晶体。 不过,技术有了,这些实验室里诞生的钻石要走向更广阔的应用舞台还需要关键一步,那就是产业化,产业化最大的难点就是在“培育”设备上。 当时,在国内,想要合成出高品质的单晶金刚石,能供应相关设备的厂家并不多,一般是从日本、美国、德国进口,价格也非常昂贵,换算成人民币大概需要近300万人民币,而且它的核心配件还会受到一些出口掣肘。 为了不被国外高昂的制造设备扼住喉咙,宁波晶钻研发团队自己动手搞起了研发设计。“当时团队总共四十余号人,我们把一半的人力都投到了这一块,是抱着完成全面国产替代的决心在推进的。”张军安说。 2014年,攻坚近一年后,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研制出全国首台CVD装备,晶钻科技用其生产出了第一颗“中国血统”的培育钻石。随后,晶钻科技迅速投入产业化尝试,产能以每年三四倍的速度扩张。 ![]() A股培育钻石赛道火热![]() |
2025-02-28
2025-02-28
2025-02-27
2025-02-05
2025-01-03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