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应该是Rob Bates(JCK)第二次发文讨论有关培育钻石的报价体系是否应该脱离Rapaport报价表的问题。上一次是在2022年11月23日,我们也做了相关的解读,有兴趣的新伙伴可以回顾一下。以下使用“Rap”作为“Rapaport ...
这应该是Rob Bates(JCK)第二次发文讨论有关培育钻石的报价体系是否应该脱离Rapaport报价表的问题。上一次是在2022年11月23日,我们也做了相关的解读,有兴趣的新伙伴可以回顾一下。 以下使用“Rap”作为“Rapaport报价表”的简称。 在前天的文章中,Rob写了一个很长的标题,叫《培育钻石行业想要停止使用Rap,但也可能不会这么做》。文中他引用了不少业内人士的观点,比如Ultra C执行官扎科夫(Andrey Zharkov)、MVEye负责人马蒂(Marty Hurwitz)、IGDA新任主席乔安娜(Joanna Park-Tonks)等等。这几位或老或新的业内人都一致觉得培育钻石(裸钻)应当脱离Rap,并采用以成本为核心的定价和报价方式。 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毕竟当(批发)价格折扣率(以Rap为基础)普遍降至-95%以下的时候,再强行绑定两者似乎已经没什么意义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当Rap发生变动的时候,会引起人们对培育钻石价格的误解——你觉得培育钻石在涨价或降价,但其实变动的只是作为参照物的Rap而已。
不过Rob认为,目前在实际操作中,假如要将培育钻石的价格体系完全从Rap剥离,可能会有一些困难。
首先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业内的交易习惯。 Rap已经深入人心,并成为了一种操作习惯。它就像一门通用的语言,是不同国家钻石贸易商的交易基础。培育钻石运营商中,有不少是从天然钻石“转行”来的,或者同时兼营两种产品,因此Rap能给他们提供一个询价、报价和议价的依据。 关于习惯的问题,我们也在推特上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并和几位朋友进行了讨论。结果就是:尽管培育钻石有必要脱离Rap进行定价和报价,但如果要大范围改变人们的交易习惯,还是需要时间的。
与此相关的还有另一个问题,就是钻石的鉴定和分级标准。 当培育钻石如今天这样普遍采用4C分级时,人们很难不从Rap入手考虑其定价方式。也许有人会觉得“分级标准和定价方式可以分开处理”,但事实上这不但涉及大数据的制定难度,还涉及到大范围改变思维习惯的问题。所以,Rob提出这一点疑虑,确实有其合理性。 这里有一个历史案例可以参考:上世纪90年代,马蒂所在的公司开始推广产自阿盖尔矿的“香槟钻”,即一类带棕色调的钻石。他们当时引入了一套“C1~C7”的分级系统,确实给香槟钻带来了一定的差异性,不过后来这套系统还是没落了。这个案例有些偏颇,不过还是能从另一个角度佐证习惯的重要性。 当然了,习惯是会改变的,只是需要时间。
除了上述两点之外,培育钻石行业目前的状态也不利于马上脱离Rap。 首先这个行业的供求并没有达到动态平衡,上中下游的发展节奏之间还需要协调(这里主要说的是消费市场)。无论是中印两国在上游的扩产,还是80%下游市场集中在美国的不平衡格局,都给培育钻石行业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 其次是业内有些公司并不关心长期发展,用Rob的话说,就是“匆匆进入行业,又匆匆离开”,这给行业造成了很多麻烦。不过我们觉得,其实任何行业都是燕雀与鸿鹄并存的。即使在系统相对完善的天然钻石行业,一样有人能持续吃肉喝酒,有人只能偶尔捞一口汤。这是一种常态。 不管怎么说,从某种角度来看,上面的两个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所以,如果现在就匆匆地把培育钻石的定价从Rap剥离的话,也许会形成更混乱的局面。与其这样,不如采用更稳妥、更符合操作习惯的方式。 借用我一个朋友的话来讲:毕竟天然钻石的整套系统是非常具有可持续性的,所以值得依靠。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Rob在文章中讲述的内容十分值得思考。虽然行业内部不少人已经提出(和坚持)自成一套报价系统的想法,并认为这是行业自我尊重的表现,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还是要注意节奏。 来源:钻石观察 发表于2023年1月26日 |
2025-02-28
2025-02-28
2025-02-27
2025-02-05
2025-01-03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