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关于实验室培育钻石的消息频出,不少朋友都在留言里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其实,关于钻石——无论天然亦或人造,总有争议。有人认为天然钻石无可取代,也有人称实验室培育钻石是“造福普通人”;有人表示 ...
最近一段时间,关于实验室培育钻石的消息频出,不少朋友都在留言里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其实,关于钻石——无论天然亦或人造,总有争议。有人认为天然钻石无可取代,也有人称实验室培育钻石是“造福普通人”;有人表示钻石不仅美丽还更有意义,亦有人直言“钻石本不值钱”是“骗局”。诸如此类,等等等等。 钻石稀有吗? 为什么这么贵呢? 钻石需求是广告推动的吗? 钻石本身是否有内在价值? …… 这些问题,对于全球的消费者来说几乎都不可避免地会想到。 钻 石 为 什 么 珍 稀 罕 见 ? 钻石是唯一一种由单一元素构成的宝石:99.95% 的成分为碳元素。另外 0.05% 可能是一种或多种微量元素,这些原子不属于钻石的基本化学结构。有些微量元素会影响钻石的颜色或晶体形状。 碳是自然界中相当常见的矿物质之一。但若要结晶成钻石,碳就必须在地表之下的深处,也就是地幔中经受极端高温高压的环境。在这些条件下,每个碳原子与四个相邻的碳原子形成短而强的键。石墨是碳的另一种形式,在地壳中经受较低的温度和压力形成结晶,所以它的晶体结构截然不同。石墨十分柔软,用于生产写字用的铅笔,而钻石则十分坚硬,只有钻石才能划伤钻石。 钻石在 35 亿年前就形成了,直到数百万年前,一些钻石通过火山爆发被带到地表。许多钻石仍然嵌在凝固的火成岩中,典型的火成岩是金伯利岩,在经年累月的地壳运动中分散开来,随着主岩的侵蚀,被河流和其他水流冲刷到数百甚至数千英里之外。由于钻石的解理(因原子结构而有断裂或分裂的倾向)或包裹了较大的内含物,不计其数的钻石未能在这一过程中幸存下来。 钻 石 为 什 么 如 此 昂 贵 ? 大多数钻石的开采成本都很高,因为必须移除大量矿石,然后经过加工(粉碎和清洗)才能获得钻石。钻石矿通常位于偏远地区,进一步增加了开采的复杂性。在西伯利亚和加拿大的冻土地带,或者在非洲和澳大利亚的偏远地区采矿,面临着特殊的挑战和高昂的成本。 位于加拿大北部地区,被冻土苔原包围的这个钻石矿暗示了从地下开采这种珍贵宝石的挑战 照片版权归 Dominion Diamond Corporation 所有 此外,与我们购买的大多数商品一样,质量和稀有性会提升价值。在大多数钻石矿开采的原石中,低质量的“工业”钻石占了很大一部分。这些原石不适合制作珠宝。虽然不同矿场的宝石级钻石与矿石的比例各有差异,甚至同一个矿场内也会出现比例不同的情况,但工人们通常必须加工大约一吨的石头,才能获得一颗半克拉重的原石,而这颗原石加工成刻面钻石后的重量可能就只剩一半了,也就是 0.25 克拉。 如今,很多钻石产量高,价格也很实惠。但高净度、颜色佳的优质大钻石仍然相当罕见。根据矿场的特点,可能需要加工 10 万吨金伯利岩或次生物质,才能生产出一颗 1 克拉的 D 级无瑕钻石。质量这么好的钻石的稀有性会在其价格中反应出来。 彩 色 钻 石 是 否 更 稀 有 ? 彩色钻石将“钻石稀有吗?”这个问题推向了极致。大多数彩色钻石都比 GIA D 到 Z 级颜色范围内的钻石更为稀有。一些专家估计,彩色钻石仅占钻石原石总产量的 2%。 虽然黄色和褐色钻石相对比较常见,但其他颜色的钻石都很罕见。中到深色调、中等色度的红色、绿色和蓝色钻石极为罕见。相对稀有性很难判断,但紫罗兰色、紫色和没有一丝褐色的纯橙色是最稀有的钻石色彩。其中以优质的粉色钻石最受欢迎,一石难求。 以前褐色钻石常常被预留作工业用途,直到 20 世纪 80 年代,澳大利亚的阿盖尔矿开始生产大量迷人的褐色钻石。精明的市场营销人员将它们命名为“干邑”、“香槟”和其他吸引人的名字,成功地为购买珠宝的大众创造了对褐色钻石的需求。 黄色是钻石中第二种最常见的颜色。与其他颜色的彩色钻石相比,黄色彩色钻石的产量更为丰富,但仍然只占钻石整体产量的一小部分。黄色彩色钻石的美丽和颜色浓度为制作订婚钻戒提供了丰富的可能性。 广 告 营 销 是 否 创 造 了 对 钻 石 的 需 求 ? “聪明的广告营销创造了我们对钻石的渴望”,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数百年来,钻石独特的品质和稀缺性使其成为人们梦寐以求的宝石。对钻石的热衷起源于印度,当地人从河流和溪流中淘钻石。早在公元前4世纪,钻石便作为商品开始交易,受到富人们的追捧。 商队将印度钻石和其他别具异域风情的商品带到了威尼斯的中世纪市场。到了 15 世纪,钻石逐渐成为欧洲上流人士的时尚配饰,18 世纪巴西钻石矿的发现进一步激发了人们对这种宝石的渴望。 然而,钻石一直很稀有,直到 19 世纪 60 年代在南非发现钻石矿之前,只有贵族和富人才买得起钻石。南非丰富的矿藏——以及后来在其他非洲国家、俄罗斯、澳大利亚、加拿大和其他地方发现的矿藏——使迅速壮大的中产阶级得以接触到钻石。 人 们 为 什 么 认 为 钻 石 很 重 要 ? 虽然广告并没有创造人们对钻石的渴望,但它确实促进了对钻石的需求,特别是在 20 世纪初。 广告文案员 Mary Frances Gerety(玛丽•弗朗西丝•格瑞蒂)在 1947 年写下了著名的广告语“钻石恒久远(A diamond is forever)”,此后几乎在戴比尔斯的每一个广告中都可以看到这句话。这波广告活动非常引人注目并且极具说服力,以至于钻石订婚戒指迅速成为表达婚姻爱情和承诺的方式。事实上,这条广告语于 1999 年被 Advertising Age 评选为 20世纪最佳广告语。 广告在塑造钻石的形象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不仅将其塑造成了地位和奢华的象征,还将其塑造成了长久和成功的婚姻的完美象征。但是,如果广告没有进一步挖掘人类与钻石固有品质——耐久性、永恒性、美丽性和稀缺性——之间的深层联系,也不太可能奏效。 来源:GIA及网络 来源:宝石百科全书 |
2025-02-28
2025-02-28
2025-02-27
2025-02-05
2025-01-03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