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8日印度线上刊物The Print昨天(6月7日)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标题如下图),认为培育钻石引发了钻石行业的多项变革,其中包括了将苏拉特工厂分成“两大阵营”的格局。解读如下:对于中游切磨工厂而言,规 ...
2023年6月8日 印度线上刊物The Print昨天(6月7日)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标题如下图),认为培育钻石引发了钻石行业的多项变革,其中包括了将苏拉特工厂分成“两大阵营”的格局。解读如下:
对于中游切磨工厂而言,规划一颗毛坯、生产一颗裸钻所耗费的时间和工人数量是基本恒定的,但切磨培育钻石的成本更低。因此,在培育钻石大规模介入市场之后,苏拉特的钻石加工业逐渐分成了新老两个“派系”。 拥护培育钻石的群体认为:相比这类材料刚刚(在消费市场)兴起的2018年,现在的市场规模已经扩大了7倍之多,因此从需求的角度来讲,印度对于培育钻石的未来充满信心,并认为美国、中国、阿联酋的市场将不断扩大。 GreenLab公司董事Sanket Patel表示:“培育钻石是未来的钻石。人们想花钱,但他们更想聪明地花钱,培育钻石就给民众提供了这个选择。” “就好像珍珠一样,有天然珍珠和养殖珍珠,但现在没什么人真的在乎是哪一种珍珠了,因为两者的形状和外观都一样。” 文章中提到,“钻石是女孩最好的朋友”(diamonds are a girl's best friend,出自玛丽莲梦露的歌舞)这句话或许至今还有很大的影响力,但天然钻石的稀缺性“也许只是一个过去时”。不但如此,消费者更具道德性的消费理念也助推了培育钻石市场的发展。 注:关于稀缺性和道德性的问题,我们认为原文的观点是相对偏颇的,所以请务必谨慎参考。
上世纪50年代,当人造金刚石刚刚诞生的时候,这种产品就已经得到了一些大型钟表公司和钻石珠宝公司的关注,其中包括创立“钻石恒久远”的戴比尔斯。在沉默了数十年后,戴比尔斯于2018年投放了培育钻石品牌Lightbox,由此迅速拉升了此类产品的认知热度。 这代表了一个重要的趋势。 天然钻石行业在不断地强调其精品属性和稀缺性,这使得培育钻石能以相对更低的价格流通。也正是因为其杰出的性价比特质,培育钻石的销量才能出现了快速的上升,从而进一步拉动了上游的扩产热情。 以GreenLab公司为例,它在2016年只是一家培育钻石贸易商,到了2018年开始自己生长CVD毛坯。2022年,GreenLab的CVD设备数量达到1250台,月产26万克拉毛坯。目前印度有5家规模较大的培育钻石毛坯生产商,另有20余家规模较小的生产商,共同支撑着这个市场的供应。 从零售情况来看,虽然印度本土的培育钻石的占比还“很小很小”,但通过中游切磨得到的大量裸石正在以极快的速度向全世界输送(美国占比70%左右)。文章认为,美国的零售现状将在欧洲和中国上演,这个过程需要大约六年时间,然后就是印度本土市场的跟进。
然而,尽管天然钻石企业并不否认培育钻石的发展速度,但业内对于这类产品的意见分歧依旧是较大的。面对培育钻石的强势介入,在供应链中地位较低的企业往往会受到较大的打击,而专注于出口优质(天然)钻石的大型贸易商却并未受到太大的影响。 文章引用某家大颗粒天然钻石贸易公司的话说:“在100个人之中,目前大概有10个人会从价值20万卢比的钻石转向2.5万卢比的替代品。”(注:1人民币≈11.5卢比)“因此,培育钻石并不会破坏原有的钻石行业,而是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机会。” 除了上述的中游观点之外,针对下游的“讨论”也从未停止过。文章中提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尽管GJEPC的某些**一开始认为“人们只会在买不起天然钻石的时候,才会选择培育钻石”,但后来事实证明,那些已经佩戴天然钻石的人群一样会购买培育钻石。 “理解钻石的人,在看到同样的材料属性之后,就会转变自己的‘忠诚度’。”
该文还讲述了关于印度人力成本、市场前景等方面的观点,内容基本与我们之前多次讨论的类似,因此就不做赘述了。总而言之,即使在媒体宣传颇为积极、国家倾力扶植培育钻石行业的印度,我们依旧能看到各种不同意见的碰撞。 “两个阵营”已经形成,彼此的战斗也不可避免。既然如此,就各自努力开拓吧。如之前演讲中所言,在未来的世界里—— A Diamond is For Everyone. 来源:钻石观察 |
2025-02-28
2025-02-28
2025-02-27
2025-02-05
2025-01-03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