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培育钻石行业门户网站 钻石查询(老版入口)English
我的账户
培育钻石网

培育钻石行业门户网站

亲爱的游客,欢迎!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行业资讯

培育钻石网 首页 资讯 行业资讯

培育钻石到底值不值钱?

2023-10-27 10:24 来自: 钻石观察 收藏 邀请

几乎每个人都知道钻石:稀有、漂亮、持久。只不过在培育钻石介入消费领域之后,某些原有的观念被改变了。从2020年疫情爆发开始,随着经济形势和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钻石市场的格局也发生了剧烈的变化。然而培育钻石 ...


几乎每个人都知道钻石:稀有、漂亮、持久。只不过在培育钻石介入消费领域之后,某些原有的观念被改变了。从2020年疫情爆发开始,随着经济形势和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钻石市场的格局也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然而培育钻石依旧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产品,其中“培育钻石的价值”一直都是个麻烦的话题。支持者和反对者中充满了“激进分子”,他们因为利益或者理念的不同而发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战斗”。与此同时,同一“阵营”的内部也纷争不断,从而让公众更加迷茫:

它到底值不值钱?

本文要进行解读的,是半个月前出现在国际媒体上的一篇评论文章。虽然我们并不赞同其中的部分观点,但依然会将其呈现出来,作为业内伙伴的参考。


无论是Prada最近的动作,还是潘多拉的野心,都让业内有一种感觉:越来越多的品牌公司正在采用培育钻石产品。

和那些只爱玩低价战略的“品牌”不同(事实上它们只是一些名字而已),真正的品牌在做的,是从本身的文化属性、设计属性着手,结合培育钻石这类材料的特性,为自己(也为行业)创造价值。

就像之前我们讲述Prada的事件时,后台有一位朋友提到:“消费者首先认的是Prada这样的品牌,而不是‘培育’,也不是‘钻石’,这有本质的区别。”

我们觉得,从某个角度来看,这位朋友说得很有道理。


作者在文章中提出了两个问题:

1. 为什么天然的东西就要被认为是“从本质上比人造的好”呢?

2. (从行业和市场的角度讲)价格是唯一的决定性因素吗?

“在当代钻石行业面临的困难中,这是两个根本性的问题。”

“天然钻石协会(NDC)一直致力于将培育钻石描绘成便宜的、人造的‘天然钻石替代品’,因为后者是大自然数亿年孕育的产品。没有人否定‘大自然孕育’这个事实,但价值问题却存在疑点。”

价值是一个很综合的概念,里面包括了这类材料的稀有性、外观、质量-价格体系、传统观念等等。如果从市场角度来讲,(可能)传统观念起到的作用更大一些。

戴比尔斯从1939年开始了天然钻石的通用型营销,用以应对刚刚过去的大萧条环境。1947年“A Diamond is Forever”(钻石恒久远)出现了,将这类材料和爱情之间划上了等号,由此开辟了二十世纪最强的营销之路。时至今日,“恒久远”的定义虽然遭到质疑,但依旧在天然钻石行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939-1979年间,美国市场从2300万美元上升到21亿美元,这就是很好的证明。

Stephen Lussier曾经说过:“如果你想让人们真正的吸收某种信息,那你就需要以一种令人难以忘记的方式去讲述。”

当这种概念被深深地植入之后,大部分人不能接受自己的梦想被科学家创造的更便宜的“替代品”所“玷污”。

这就是为什么培育钻石至今很难在某些领域和天然钻石PK的原因之一:培育钻石由于缺乏历史和文化沉淀,目前还不足以在价值层面达到和天然钻石一样的影响力。

不过世界是在改变的。当人们意识到“血钻”的存在、看到地面上留下的一个个深洞时,会对天然钻石行业所描绘的美好产生质疑。突然之间,“从碳变成钻石”显得不那么重要了,而“碳足迹”和“环保”却成了主题。

当然了,这里要提一下的是,我们一直都认同现代天然钻石行业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出的努力,之前在描述戴比尔斯的时候也多次提及类似“为大象开路”的事迹。此处所述仅为该文作者的观点。

时至今日,从一些to-C媒体的口吻来看,似乎年轻一代很难轻易接受“由行业巨头营销打造的高级产品”(注:我们对此持保留意见)。相反,培育钻石的“人造”特性,虽然听起来不那么浪漫,但至少“不模糊”。

回到零售的事儿上来。

“如果你真的想知道为什么现在零售品牌都纷纷开始接纳培育钻石,那我只能说,这是市场发展的趋势。”

无论将其定位在“珠宝”还是“配饰”(注:目前的定位确实并不清晰),品牌都在接受培育钻石,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人们当然知道培育钻石是人造的,甚至可以用“合成”来描述,但这绝对不是假的钻石。否则LVMH向Lusix投资9000万美元举动就成了一个重大的战略错误,集团旗下珠宝品牌斐登(Fred)也将因为推出培育钻石产品而留下污点。

▲ 图源:Fred

在文章的末尾,作者用了一句“Too good to be true”。他似乎想说,培育钻石这类产品,好得让人不相信它是真的。

不管怎样,就像任何观点一样,今天解读的这篇文章依旧是带有一定主观性的。作为业内的朋友,我们可以抛开那些主观的认知,真正深入地观察一下身边的商业环境,然后从更广的角度看看国际市场正在发生的事情。相信凭各位的智慧,一定能得出属于自己的答案。

以上内容请谨慎参考。


来源:钻石观察


免责声明培育钻石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无意中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及时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内给予删除处理。若是未经证实的信息仅供参考。侵权或不实信息举报邮箱至:tousu@lgdiamond.cn
该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这个人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粉丝0 阅读8777 回复0
推荐品牌

培育钻石网创办于2019年,网站秉承“共享信息,共谋发展”的理念,致力于促进培育钻石行业发展,整合近百家上游厂商配套资源,上百家下游品牌和渠道资源,涵盖了钻石原料、生长设备、技术研发、生长切磨及品牌企业全产业信息,成为了国内外个人企业机构关注培育钻石,获取产业数据的重要平台。

关注我们
培育钻石网官方公众号
合作咨询
与创办人聊合作

网站使用协议|隐私政策|投稿须知|免责声明|账户注销协议|侵权投诉|意见反馈|社区|钻石查询|手机版|小黑屋|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2 培育钻石网 深圳市新钻时代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丨营业执照域名证书粤ICP备19160835号-1粤公网安备440300020024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