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科技大学新材料技术研究院碳基材料与功能薄膜研究室的毕业生们收到了一份的毕业礼物引发热议,这份礼物镶嵌团队自主研发的钻石的戒指。该团队研制的金刚石扩热板在2018年就成功应用于北斗系列工程。随着培育钻石的技术进步,在很多领域快速替代天然钻石的市场,一进一退之间,我们也关注到其成本和价格的快速下行。
从西方营销出的“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的钻石商业神话,普通一克拉的天然钻石就能享受10万天价,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最近有河南金刚石厂商直接把1克拉的培育钻石卖到最低270元的“白菜价”。如今,在人造钻石领域,中国人造钻石的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90%以上,连续十几年获世界第一,产品畅销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人造钻石的光芒正闪耀在全世界的背后,是中国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
一、物理属性并无差别
与天然钻石相比,人造钻石在硬度、纯净度上好不逊色,但价格还便宜了九成以上,一克拉最少只需270元。再加上近些年低碳环保概念的兴起,年轻人消费关键的变迁,中国培育钻石市场发展迅速,但总体上来讲,我国培育钻石消费市场渗透率极低,首饰消费用途仍占据居大部分市场份额,像前言中所说的高精尖科技领域仍缺乏存在感,好在目前市场上对于培育钻石有望切入新一代半导体材料领域的预期较为一致。
凭借着远低于传统钻石的价格,中国人造钻石戳破了数百年以来西方国家用垄断矿藏资源和讲故事的能力构建出的虚拟泡沫,人们有望可以用更低的价格实现“钻石自由”。连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都在最新的《珠宝指南》中删去“天然”一词,承认天然钻石与人造钻石无区别。
二、从卡脖子到争相下场
如同其他领域一样,中国制造业企业在培育钻石的发展之路同样是荆棘密布,处处受制于人。我国的培育钻石研究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起,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才得以实现宝石级人造钻石技术的突破,我国科学家终于掌握了人造钻石的全流程技术。2018年,国产全酶法技术更是做到了提纯99.9%的同时,把价格断崖式砍至3位数。
国产人造钻石的技术突破和产能扩大,必然要“动”西方国家的“奶酪”,因此,戴比尔斯等巨头视以中印为代表的人造钻石主要玩家为“眼中钉”“肉中刺”而一度联合抵制。他们甚至祭出了快速鉴别人造钻石的专用仪器设备,试图以科技围堰把相关竞争对手堵在奢侈品市场之外。但随着西方消费者对其高品质、高性价比的认同,国产钻石迅速打开海外市场,消费总量占到全球的80%。戴比尔斯们不得不跟随入局人造钻石市场,快速推出了人造钻石品牌Lightbox仓促应对。
三、中印之争
喜欢看时政新闻的人会留意到,最近印度总理莫迪赠送拜登的礼物中就有一颗7.5克拉的人造绿钻,有鉴于美国是全球最大的人工钻石消费市场,莫迪此举分明是为印产培育钻石站台。
全球天然钻石的供应,主要来自俄罗斯、博茨瓦纳和刚果民主共和国、印度和澳大利亚等地,分布相对集中。培育钻石的生产制造则更为集中,中印两国占据全球产量的三分之二,其中中国作为人造钻石的第一生产国占全球产能的50%,而印度以15%的份额稳居老二的位置。尽管在制造环节中国厂商凭借高市占率吊打印度,但印度厂商牢牢占据“抛光”这一关键工序,目前全球90%的钻石都是在印度完成的。
鉴于印度快速增长的人口和消费实力,2022年印度培育钻石珠宝市场的零售规模已超过2.5亿美元,业内预估未来十年后预计这个数字将要翻四倍,年均增长率接近15%。有鉴于此,很多人讲培育钻石领域的中印制造业之争看到2050年,他们认为届时中国的人口基数和经济增长速度将成为压制培育钻石成长的关键因素。但制造业的成功和技术的发展从来不是线性或单因素决定的,庞大的全球化市场注定要靠有序的市场竞争和分工来实现健康稳定发展。但在“卷”成本这件事情上,当下的中国显然更具竞争优势。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