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尔盖·格里亚诺夫(Sergey Goryainov)最近写了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从政治的角度分析了西方为什么如此坚持制裁俄罗斯钻石的原因。在经过反复阅读之后,我们决定解读和分享这篇内容敏感的文章(中的一部分),作为 ...
谢尔盖·格里亚诺夫(Sergey Goryainov)最近写了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从政治的角度分析了西方为什么如此坚持制裁俄罗斯钻石的原因。在经过反复阅读之后,我们决定解读和分享这篇内容敏感的文章(中的一部分),作为业内伙伴的工作参考。 与此同时,我们需要郑重声明:钻石观察不参与政治讨论,本文仅分享行业人士的观点。 以下内容源自格里亚诺夫。 首先,文章在开篇提到一个观点: 在钻石市场存在的整个过程中,即从19世纪开始至今,政治一直都是这个行业所谓“市场机制”中的一部分。 关于这一点的佐证其实也挺好找,只要想一想两个案例: 1)为什么二战期间的纳粹德国依然能得到钻石毛坯的供应? 2)1951-1953年间,处于冷战中的前苏联是怎样绕过CoCom(多边出口管制协调委员会)的管制输出钻石毛坯的? 在那个年代(包括现在也是),天然钻石毛坯是一种可以被应用于军事工业的战略物资。所以,为什么在看似敌对的国家之间,钻石依旧可以流通呢? 这里涉及到一个概念:受控的对手(Controlled Adversary)。 这个概念的核心,是让对手不被“锁死”,而是会得到“受控的进步”。这样一来,自己国家会对某些领域高度重视,从而不断地发展。 说得俗一点,就是让“耗子”变肥变壮,这样自己这只“猫”能保持警醒、积极锻炼、越来越强。如果“耗子”总是很弱小,“猫”也不会强大。 在国际政治中,谁是猫、谁是耗子,有时候很难讲。但“控制”却是任何一方都在力求做到的事情。 格里亚诺夫认为,现在西方国家全力制裁俄罗斯钻石,甚至G7表示本周会拿出“第十二套方案”,并从2024年1月开始阻止俄罗斯钻石进入G7国家的市场等等,这背后都是“控制”的需要。 假如G7真的有效实施了这个方案,那么意味着从2024年1月开始,全球约60%的钻石消费者将无法接触(或无法通过正常渠道接触)产自俄罗斯的钻石。(注:美国是全球最大的钻石消费国,占比约52%) 这样一来,至少在60%的消费者心目中,天然钻石的供应将变得更加有限。在市场供求关系的作用下,天然钻石的价值会得到提升、价格会得到支撑等等。 虽然谁都知道这是人为的、政治的运作,并且谁都明白俄罗斯钻石依然会通过黑市进入西方市场,但至少从行业的“脸面”上来看,天然钻石的价值被有效地维护住了。 这就是一种“控制对手、强大自我”的方式,需要一个政治阵营的全面配合。而恰好在天然钻石这个行业里,从来就不缺少政治力量的介入。 不过,格里亚诺夫也说,假如真的将(天然)钻石行业划分成“民主”和“极权”两个所谓的“派系”(从西方的角度讲,俄罗斯当然代表了后者),这将“为不同营销模型之间的竞争创造有趣的机会”。 这样一来,天然钻石的形象似乎变得“更适合冲突时期”,由此抵消NDC之前做的那些“缓慢且徒劳的市场营销工作”。 “戴比尔斯现在正努力回归到上世纪50年代(即冷战时期)的营销模型,重新扛起‘钻石恒久远’的大旗。或许他们已经提前预见到了这个过程。” 以上内容请务必谨慎参考。 来源:钻石观察 |
2025-02-28
2025-02-28
2025-02-27
2025-02-05
2025-01-03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