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出差期间,我收到了好几位朋友在后台的私信,希望能进一步谈谈最近发生在培育钻石行业的这件大事:印度总理莫迪向美国第一夫人吉尔·拜登赠送一枚7.5克拉的绿色培育钻石。网上关于这个事件的报道很多,普遍集 ...
前几天出差期间,我收到了好几位朋友在后台的私信,希望能进一步谈谈最近发生在培育钻石行业的这件大事:印度总理莫迪向美国第一夫人吉尔·拜登赠送一枚7.5克拉的绿色培育钻石。 网上关于这个事件的报道很多,普遍集中在两个话题:1)讲一讲这个事件,以及这颗钻石的情况;2)科普一下培育钻石。 但如果我们仔细阅读“某些媒体报道”中的细节,就会发现他们还讲到了几个很特殊的地方,总结如下: 民族和产业的自豪感 如Press of India在其推文中就说:这对于苏拉特的钻石工匠而言是一个令人自豪的时刻……这颗培育钻石是在苏拉特制造(和切磨)的产品。 突出培育钻石的“绿色属性” 如JCK就引用了印度官方的话:这不仅是一颗绿钻,更是一颗“绿色的钻石”,因为其生长过程中采用了清洁能源。 Times of India更是表示:印度正在清洁能源领域不断前进。 国家自由与国际关系 来自印度总理办公室的观点:这颗钻石标志着印度75年的国家自由,以及在可持续国际关系方面所做的努力。 众人的欢呼 只要打开领英等汇聚了专业人士的国际平台,会发现众人几乎无一例外地表达了对该事件的赞扬和追捧。这种情感甚至已经超越了培育钻石产品以及这个行业本身,延伸到了对印度,尤其是印度钻石行业的强烈希冀。 他们在不断地强调“现在印度的培育钻石产能全球占比为15%”的同时,其中一部分还表示“未来印度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培育钻石生产国”。 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曾经提过,印度是一个举全国之力扶植培育钻石行业的国家,因为他们已经占据了行业中游的绝对优势(即钻石切磨),从而有“底气”向产业链的上游延伸(即毛坯生产)。这是一种必然的扩张,其背后是印度政府解决本国就业问题、安抚平民情绪的政治需求,以及为本国寻求产业链利益最大化的经济需求。 此次印度方面将培育钻石上升为“国礼”,对于整个行业来说是值得点赞的举动。 但是,我们在点赞的同时更要警惕,因为对于中国而言,印度对培育钻石的态度(以及最近的举动)代表了新的合作机会,同时也是一个潜在的威胁。 机会自不必多言,业内都明白加强国际合作的愿景。至于威胁的问题,则主要表现在印度减少对他国毛坯的需求、以大量裸钻充斥市场造成供求失衡、拉低培育钻石整体价格、加速行业洗牌等方面。这是我们可以提前预知,并需要做好对策的内容。 面对这种状况,中国的培育钻石行业应当做好以下准备: 一、加强科研投入,制造品质更高的产品(毛坯),在工业和消费两个领域实行“两手抓”。 二、努力发展中游切磨行业,以便将来自己加工和输出高附加值产品(裸钻),将低附加值原材料(如小颗粒毛坯)交给印度工厂。 三、充分拉动中国下游市场的需求,鼓励品牌发展、鼓励销售高品质产品,占领消费金字塔的中上部。此次中国黄金入局培育钻石零售,将大范围提升中国消费者对于培育钻石的认知,这对于下游运营商而言是一个难得的契机。 四、建立通用型营销,为行业打好地基,为新老品牌的发展做好基础建设。我在六月初的深圳《中国珠宝季》期间斗胆提了“A Diamond is For Everyone”,这或许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业内朋友重视通用型营销,并进一步激发诸位的创造力。 五、走出国门,勇于在国际上发声。除了介绍自己的产品之外,我们需要更多地向世界表达中国的观点、态度和理念,从而提高中国的产业地位、带动更多的国际合作。 六、团结起来,研究印度。印度是很好的合作伙伴,同时也是很强的竞争对手。我们不要热衷于内卷,而要时刻提防外卷。仔细研究印度的每一步动作、每一组数据,将有利于中国的培育钻石行业对国际趋势进行预判,免得将来被动挨打。 总之,印度对于培育钻石行业的扶植,已经是国家层面的战略。莫迪赠送拜登夫人一颗培育钻石,将培育钻石上升到“国礼”的层次,这是足以得到全行业尊重的举动。 与此同时,作为目前全球最大的培育钻石生产国,我们能从国家和政策层面做点什么?什么时候做?怎么做?这些都是需要深度思考的问题。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
2025-02-28
2025-02-28
2024-12-23
2024-11-20
2024-11-13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