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BJO(世界珠宝联合会,成立于1926年)是珠宝行业历史最悠久的国际性组织之一,致力于统一行业标准、促进国际合作并维护消费者信心,在珠宝贸易规则制定与行业规范推广中发挥着核心作用。 ... ...
|
9月11日,CIBJO 发布了一份题为《在钻石行业面临困境之际,反思过往决策》的文章(如上图),认为有必要重审和修订《钻石蓝皮书》,删除“实验室培育”(laboratory-grown)和“实验室创造”(laboratory-created)作为“合成”同义词的表述。 在文章中,CIBJO 提到了2010年慕尼黑会议上接受使用“实验室培育”钻石、“实验室创造”钻石和“合成”钻石(synthetic)等术语来描述非天然钻石的决策,并认为当初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将合成钻石生产商纳入我们的规范框架,就像CIBJO内部天然与合成彩色宝石行业成功共存那样”。 但是,CIBJO 认为这种包容的态度被利用来谋取商业利益,并且损害了天然钻石行业的声誉和市场份额。
![]() ▲ Udi Sheintal,CIBJO钻石委员会主席
在文章中,CIBJO甚至认为一些评级实验室和大型零售连锁店也参与了其中,包括“将原本为天然钻石开发的4C分级体系应用于合成钻石”的做法。 他的观点十分激烈:4C标准反映的是天然钻石的地质稀有性和复杂性,不适用于合成产品。 由此我们不得不联想到前不久 GIA 提出的从今年10月1日起不针对培育钻石使用4C标准进行分级的决定。两者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默契? 除此之外,文章还认为,“有时候合成钻石中出现的内含物,或者其他特征,可能是有意而为之,是为了模仿天然钻石的瑕疵”。并且,培育钻石行业几乎从没有为其宣传定位提供实质性依据,即:更符合道德、更可持续、无冲突。 今年是 CIBJO 成立100周年,上述议题是否将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讨论?《钻石蓝皮书》是否会被修订?这项行动是否真的符合该组织所说的“维护消费者信任、保持行业诚信”?业内有什么反馈? 钻石行业,还能团结吗?
为避免引起误解,我们将该文内容进行翻译如下,或有瑕疵,敬请包涵: 当前,我们的行业正经历重大转型期。在消费者对天然钻石需求下降、价格下跌、产量减少的背景下,行业正处在十字路口。 为应对这一局面,许多利益相关者正试图重新划定天然钻石和合成钻石之间的界限。我认为,这一举措对于恢复消费者信心、确保天然钻石市场的长期诚信至关重要。 回溯过往,显而易见,我们过去一些善意的决策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后果。我特指世界珠宝联合会(CIBJO)、国际钻石制造商协会(IDMA)和世界钻石交易所联合会(WFDB)多年前共同做出的决策。 2010年,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的CIBJO大会上,钻石委员会提出一项决议,随后经CIBJO董事会批准。决议指出:“为最大程度保护消费者利益、实现行业和谐统一,CIBJO接受使用‘实验室培育’钻石、‘实验室创造’钻石和‘合成’钻石等术语来描述非天然钻石。”当时虽存在疑虑,尤其是欧洲会员之间,但多数意见认为CIBJO应与其他主要行业组织先前采取的立场保持一致。 但这远不止于此。当时,我们认为这是在承认商业现实,并向行业新领域伸出建设性之手。我们的目的是将合成钻石生产商纳入我们的规范框架,就像CIBJO内部天然与合成彩色宝石行业成功共存那样。我们希望秉持合作精神,共享标准、道德规范和透明度。 存在根本性缺陷的做法 遗憾的是,合作并未如我们预期的那样实现。 许多合成钻石行业从业者,以及一些评级实验室和大型零售连锁店,利用我们包容的态度来谋取商业利益,往往损害了天然钻石行业的声誉和市场份额。大多数实验室很快开始将原本为天然钻石开发的4C分级体系应用于合成钻石。 我认为,这种分级方式存在根本性缺陷且具有误导性。天然钻石的等级最终是随机地质过程的结果,原石的形成没有任何人为干预。而合成钻石是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生产的。人造宝石的特征可以预先设定,并通过工厂的严格质量控制得以保证。 实际上,有时合成钻石中出现内含物或其他通常在天然钻石分级时考察的特征,可能是有意为之,往往是为了模仿天然瑕疵。这就是为什么我强烈认为,4C标准反映的是天然钻石的地质稀有性和复杂性,不适用于合成产品。 此外,围绕合成钻石的营销宣传,一直刻意将其定位为更符合道德、更可持续、无冲突的选择,且几乎从未提供实质依据,这暗示人们对天然钻石的价值和来源存在疑虑。这种宣传给天然钻石行业造成了持久损害,误导了许多善意的消费者。 重新审视《钻石蓝皮书》 即便在今天,我们行业内仍有人不愿直接面对这个问题。但是,若要践行CIBJO的核心使命——维护消费者信任、保持行业诚信,现在就必须采取行动。 因此,我谨为即将召开的大会提出以下建议: 重新审视并修订《钻石蓝皮书》和相关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标准,删除“实验室培育”和“实验室创造”作为“合成”同义词的表述。合成钻石应明确且始终如一地标注为合成钻石,就像我们对合成祖母绿、蓝宝石和红宝石的做法一样。 将4C分级体系的使用严格限定于天然钻石。鉴于合成钻石的工业来源,应采用单独的分级方法,以反映其人造产品的属性。美国宝石研究院(GIA)最近就采用了这一做法,该机构于8月26日宣布,将开始使用更适合描述合成钻石质量的描述性术语,因为“大多数合成钻石的颜色和净度范围非常窄”。 要求所有合成钻石的描述和营销都要反映其真实来源,提高对消费者的透明度:它们不是在“实验室”中培育或创造的,而是通过人工工艺在工业设施中制造的。我认为,偏好的“实验室培育”一词一直是一种委婉说法,给人一种科学神秘感。 在我们即将迎来CIBJO成立100周年之际——100年来,我们始终致力于保护消费者信心,我认为,反思我们过去的决策,承认可能存在的错误,并果断迈向更透明、更负责任的未来,既正当其时又十分必要。 对钻石进口征税 美国政府对毛坯钻石和成品钻石征收惩罚性关税,正在重塑美国消费环境和全球钻石贸易格局。这并不奇怪,因为美国是全球最大的钻石珠宝市场。 其中,对来自印度的商品关注尤为突出。这一政策转变需要我们密切关注并协同应对。 今年年初以来,美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针对钻石进口的关税上调措施。以10%的基准税率起步,对印度原产的毛坯钻石和成品钻石的关税先后提高至25%,最近,截至2025年8月下旬,又提高至50%。 尽管美国法院正在进行法律挑战,但在上诉期间关税仍继续生效,给供应商、贸易商和零售商都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 印度拥有全球约90%的成品钻石加工能力,受此影响尤为严重。对美出口量急剧下降,据报道,苏拉特等主要加工中心出现了大量失业。分析人士预测,今年印度钻石加工行业的收入可能缩水近三分之一。 其他对钻石进行实质性加工、按照美国海关标准可视为原产国的钻石加工国,也受到了关税影响。尽管这些国家的关税低于印度,但其出口也受到了冲击。 事实上,关税政策带来的冲击正波及整个全球价值链,因为对美供应——传统上行业最强劲的零售目的地——已经收紧。随着加工产出放缓,毛坯钻石需求减弱,许多小型贸易商和家族企业面临生存压力。 行业忧心忡忡,但也看到机遇 对美国零售商和消费者而言,最直接的影响是价格上涨。关税实际上是一种消费税,提高了钻石的最终成本,尤其是中高价值区间的钻石。零售商对即将到来的假日季表示担忧,许多人预计销售将走弱。 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机遇。对于某些品类而言,成本上升可能强化天然钻石稀有珍贵的形象,形成一种相反的叙事,使其有别于实验室培育的替代品。然而,这一动态无法抵消购买力和需求整体下滑的趋势。 尽管面临挑战,行业仍展现出韧性: 市场多元化:印度出口商和其他贸易中心正在探索中国、中东和欧洲等替代消费市场。早期迹象显示,这些地区的需求正在上升。 国内需求增长:印度国内钻石珠宝市场持续扩大,为制造商提供了一定的缓冲。 全球倡导:世界钻石理事会与CIBJO、IDMA、WFDB以及其他行业伙伴,正加强与政策制定者的沟通,强调这些关税对就业、消费者选择和贸易公平性造成的不成比例且意外的后果。 未来之路 未来几个月,关税问题仍将充满变数。 美国的法院裁决、国会提出的《贸易审查法案》等立法举措,以及华盛顿与新德里之间的外交磋商,都可能改变事态走向。 9月初,美国总统关于关税的行政命令新增了附件三。与附件二(列出了在任何情况下都免征关税的关键矿产及其衍生产品)不同,附件三根据双边贸易协定和其他因素,列出了可能符合关税豁免或调整条件的矿产。在标题为“与盟友潜在关税调整附件”的附件三中,列出了散装天然钻石(海关编码7102.10、7102.31和7102.39)和天然宝石(海关编码7103.10.20、7103.40、7103.91.00、7103.99.10和7103.99.50)。在撰写本报告时,印度尚未与美国缔结新的双边贸易协定,但相关讨论仍在进行中。 因此,在此期间,市场将继续呈现波动性。 但是,在这些不确定时刻,国际钻石和珠宝行业必须发出统一的声音至关重要。我们的行业本质上具有全球性,一个国家单方面采取的行动会在各大洲产生反响。 我敦促所有会员继续参与世界钻石理事会牵头的监测和倡导工作,分享各自市场的信息,并积极为形成集体应对举措贡献力量。 我们必须携手确保贸易公平、透明、可持续,确保所有市场的消费者都能继续享受钻石的美丽与象征意义。
以上内容请谨慎参考 本文封面图源自网络,无任何商业用途 本文来源:钻石观察 |
2025-10-20
2025-10-20
2025-10-18
2025-10-18
2025-10-17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