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DC主席 Feriel Zerouki 周四公开表示“培育钻石正在失去光彩”。她的论点似乎只有一个:中国和印度产量的增长,导致了培育钻石价格自2018年以来下降严重,从而影响了消费者对该类产品的信心。至于她引用的论据,是 ...
|
WDC主席 Feriel Zerouki 周四公开表示“培育钻石正在失去光彩”。 她的论点似乎只有一个: 中国和印度产量的增长,导致了培育钻石价格自2018年以来下降严重,从而影响了消费者对该类产品的信心。 至于她引用的论据,是来自 Edahn Golan 的统计结果:1克拉和2克拉的培育钻石(裸石)批发价格自2018年至2025年下降了96%。 顿时,一众媒体群起而跪之。
这里其实有一个疑问,之前在研学课期间我们也私下讨论过,就是:降价真的会引起宏观层面的信心下降吗? 咱抛开 Feriel 的个人情感和行业信仰不谈,也抛开 Edahn Golan 一如既往的倾向性不谈,就单说这个逻辑。 如果我们坚信“钻石就应该是高价奢侈品”的话,Feriel 的观点当然是没问题的,众媒体齐声附和也没问题,因为这符合奢侈品的理念。 但如果培育钻石是一种类似当年液晶电视那样的普惠型消费新品类呢?如果它在消费层的应用远不止珠宝首饰呢(参考小米手机案例)?此时这种“降价必然导致信心下降”的说法是否还站得住脚? 一直以来我们主张并坚信能“和谐发展”,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培育钻石确实会在短期内引发消费市场对于“钻石”的理念混乱,但从长期来看,尤其当培育钻和天然钻的价格差异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各自对标的客群重合度就会相应缩小。 此时就是两个(几乎)平行的客群各自发展、追求增量市场的事儿了,基本谈不上什么“信心下降”或者“思想混乱”。 除非媒体乐于煽风点火。 另外,如果真的要考量“培育钻石在下游市场的信心”,只从降价进行推导(甚至只是1克拉和2克拉的降价)是肯定不够的,而要从下游的市占率(或者说“渗透率”)进行数据分析。 我们提供两组数据,一组是印度培育钻石(裸钻)的出口额市占率(下图1),另一组是中国培育钻石(裸钻)进口量和进口额市占率(下图2)。
▲ 图1:印度培育钻石(裸钻)出口额市占率变化 时间:2020年1月-2025年9月
▲ 图2:中国培育钻石进口量(克拉)和进口额(人民币)市占率变化 时间:2023年Q1-2025年Q3 可以看到,虽然经历了一些波动,但无论全球还是中国本土,下游市场的培育钻石市占率都在上升。 因此,所谓“降价影响消费者信心”的说法,只是在一定范围的客群中间存在而已。这是基于其信仰、立场、利益圈、人脉圈等多重因素形成的片面观点。 对于培育钻石这个新品类来说,立足工业产品的“基因”,做好亲民、普惠的市场推广,并通过应用创新拓展增量市场,才能在下游市场真正站稳脚跟。
|
2025-10-20
2025-10-20
2025-10-18
2025-10-18
2025-10-17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