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知名媒体以《河南人要革全球钻石巨头的命》为题目的文章爆红网络,让关注培育钻石的“话事人”一下多了起来。因为该媒体主要影响的是国内专业的投资人群体,所以上面我们称之为“话事人”,就是这个群体是中国目 ...
回到正题,本文要表达的核心意思就是一句话:培育钻石仅仅靠炒作,只能是一场闹剧,资本狂欢之后,行业一地鸡毛又回到原点。本文无意给行业抹黑,反而笔者对行业的期待和关注尤胜以往,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才是行业要的,根基尚且不稳,就天天片面的宣传,这种资本赚快钱的打法,带来的只能是膨胀和毁灭,下面我们就来还原一些培育钻石产业真实的情况。 培育钻石跟其他人工合成类宝石最大的区别就是技术难度,众所周知,目前培育钻石的生长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HPHT(高温高压法),一种CVD(化学气象沉积法) 我们通过各个媒体了解到的信息,似乎是非常简单的一件事情,就像小品里面说的把大象装冰箱里总共需要三步,开门、塞进去、关门。其实我们如今看到能够快速生产宝石级培育钻石的能力,都是来自于近半个世纪的技术、经验、基建的不断积累,简单的说,就像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到了阶段性的临界点,一下爆发出来而已。这个阶段还仅仅是第一阶段,代表着量产化的实现,整个产业生产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接着第二阶段就是质量和成本的控制,最后阶段才是产品的多元化和稳定性。 每个阶段都有技术瓶颈,就拿第一个阶段来说,要量产培育钻石首先要有设备和原材料,无论是高温高压用到的六面顶设备和超精细石墨粉,以及化学气象沉积用到的微波源、功率源、沉积仓和超高纯甲烷气体等,所涉及到的信息相对网上现在到处可见培育钻石的信息显得非常稀少,国内可以供应的仅仅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很多还是要靠进口。我们知道HPHT生产的金刚石连续18年稳居全球第一,但我们不知道的是国内高温高压法所能生产的培育钻石毛坯大小是有极限的,促进石墨转换成钻石的金属催化媒仍还不能完全稳定,培育过程的均一性、良品率都还不到百分之三十,很多最先进的技术和配方还是在俄罗斯等国外机构手里; 我们知道化学气象沉积法在国内一年之内建成了几十上百家工厂,但我们不知道的是CVD生长速度与生长质量一直是跷跷板,同时解决的努力持续了多年却进展不大,晶种——这个生长的种子还需要大量进口,几百片上百万投资的产能,因为技术细节缺失而全部报废; 图/晶种 我们知道中南、黄河、华晶这些能生产培育钻石的上市企业股价在不断攀升,但我们不知道的是这些上市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还是生产利润微薄的中低端工业金刚石,生产能用于新能源、医疗、军事用途的产品几乎是空白,而且黄河亏损9.8亿,华晶亏损47亿,令人汗颜。 现在的培育钻石产业启动后,更像是资本的另一场盛宴,把一个刚刚破土而出的小苗,吹成了一棵参天大树,人人都想从资产的泡沫中分一杯羹,可我们只听见培育钻石市场流的喧嚣,却听不见培育钻石技术流的声音。培育钻石的基础理论研究属于超硬材料行业范畴,但专注于研究大颗粒单晶金刚石(培育钻石在材料学的另一种称谓)生长技术的国内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寥寥无几,涉及到不论是HPHT方向的碳源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形态变化(曲线表格图),还是CVD方向的沉积热力学分析和等离子体增强技术不同种类的对比(曲线表格图),这些都是培育钻石来源的基础。 国内要想在培育钻石领域持续发力真正领先全球,必然需要向王五一教授那样的顶尖科研团队,也需要像余斌博士那样大批能理论结合实际的生产机构,作为行业后期发展坚实的基础,而不是随便弄两台生产设备,招聘几个半懂不懂的技术员,凭运气弄出一点不好不坏的产品,就大肆宣传来吸引投资,这样肯定不会长久。 图/CVD毛坯 本文涉及到不少专业知识,由于笔者培育钻石专业生产技术知识欠缺,有部分内容可能还不够准确,但是需要表达的意思非常简单,经营培育钻石不能靠吹,能借到货就说自己是厂家源头,有个懂技术的朋友就说自己是专家,与人合股买了几台设备就说是大型工厂,靠着关系将别人的资源、成就往自己身上拉,再到处拉资本,虽然来钱速度相当快,但也只能持续一小段时间,而且将培育钻石产业的水越搅越浑,使那些真正需要资本加持的优秀企业陷于困境。唯有每个培育钻石产业的参与者,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打好基础,才能形成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局面。 本文来源:钻小星微信公众号 关于作者 --------- 刘江疆 全国珠宝玉石饰品专业委员会个人会员 深圳市“钻小星”品牌创始人 中国培育钻石智库发起人 国家注册珠宝鉴定师资格(CGC) NGTC珠宝玉石检测师(2014) IPA亚洲宝石协会宝玉石中级鉴定师(2012) 大型国企、上市公司等多家检测机构实验室负责人 深圳国艺珠宝艺术品资产评估有限公司的高级顾问 互联网珠宝论坛管理人 |
2025-02-28
2025-02-28
2025-02-27
2025-02-05
2025-01-03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