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规模近千亿 人造钻石又称培育钻石,顾名思义,人造钻石是通过人工模拟天然钻石的生长环境而培育出来的钻石。 虽然人造钻石常陷入“假钻石”的争议,但其实与天然钻石相比,人造钻石在颜色、透明度、折射度等多 ...
而如今几十年过去,天然钻石的光芒,却开始因为人造钻石行业的快速发展而稍显黯淡。 市场规模近千亿 人造钻石又称培育钻石,顾名思义,人造钻石是通过人工模拟天然钻石的生长环境而培育出来的钻石。 虽然人造钻石常陷入“假钻石”的争议,但其实与天然钻石相比,人造钻石在颜色、透明度、折射度等多个方面并无差别。 换言之,从物理性质来看,人造钻石和天然钻石,同属于真钻石。不过,虽然物理性质相同,但人造钻石的价格却极具优势。 贝恩咨询发布的《2019年全球钻石行业报告》显示,人造钻石的售价只有天然钻石的45%左右。且与天然钻石相比,人造钻石可以合成更多样的彩钻。 正是这种高性价比和高实用性,让人造钻石行业的发展步入快车道。 国信证券在研报中指出,因为年轻消费群体对人造钻石接受度的快速提升,使该行业从2020年开始步入爆发期。 安信证券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培育钻石零售端规模已经达到467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继续增至952亿元,年复合平均增速高达15%。 国产夺下定价权 高市场需求下,各国纷纷开始发力人造钻石。 国信证券在分析中指出,与普通的人造金刚石相比,人造钻石的培育需要更高的研发、工艺水平以及质量把控能力。因此,该行业具有较高的准入门槛。 中信证券的统计显示,早在1954年,美国通用电气便成功制出培育钻石。 与国际巨头相比,国内企业的起步相对较晚,但技术迭代的速度却明显更快。 1963年,国内第一颗人造细粒钻石诞生;到2020年,中国已经成长为全球最大的人造钻石生产国。 尤其在河南省,更是诞生了国内最大的人造钻石产业集群。 根据贝恩咨询的报告,2020年,中国人造钻石的产能已达到300万克拉,在全球的占比高达50%。 以黄河旋风、豫金刚石、中南钻石等为代表的国内人造钻石生产商,成功在全球范围内夺回定价权。 而在这背后,是国内人造钻石企业多年的研发投入和不懈追赶。 以行业龙头中南钻石为例,财报显示,仅2020年,中南钻石的研发投入便达到3.1亿元,远高于行业内竞争对手。 根据中南钻石官方的说法,目前已经可以批量稳定生产20-30克拉人造钻石,CVD人造钻石的技术水平已经达到国际领先。 国际巨头开始反击 安信证券指出,天然钻石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未来10年内的天然钻石资源供给将明显放缓,这无疑进一步促进了市场对于人造钻石的需求。 在这一行业趋势下,传统钻石厂商也开始做出“让步”。 作为全球最大的天然钻石供应商,戴比尔斯曾被认为是最不可能生产人造钻石的品牌。 然而在2018年,戴比尔斯突然宣布成立人造钻石品牌Lightbox,并开始积极扩大产能。 除了戴比尔斯,潘多拉、施华洛世奇等多个知名珠宝品牌都开始转向人造钻石的阵营。 以潘多拉为例,根据今年5月份发布的声明,潘多拉将全面采用人工钻石,以此来传达绿色低碳的理念。 与天然钻石“挖矿”的开采方式相比,人造钻石确实代表了更为环保的生产方式。 不过,绿色低碳或许只是国际巨头们的“借口”,人造钻石庞大的市场和利润,让国际钻石品牌不得不亲自下场,与中国厂商抢夺市场。 以国内头部厂商力量钻石为例,此前披露的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0年,其培育钻石的毛利率从48.49%增长至66.88%。 如此高的利润,无疑是各大品牌争相入局的根本原因。 中信证券在分析中指出,随着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悦己需求,性价比更高的人造钻石将加速进入日常配饰领域,行业内或将很快迎来爆发点。 激烈的行业竞争下,谁又能笑到最后,目前还未可知。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对于很多钻石爱好者来说,“钻石自由”或将很快实现。 文/禹汐 |
2025-02-28
2025-02-28
2024-12-23
2024-11-20
2024-11-13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