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全球钻石行业因一场特殊的“股权争夺战”引发关注:两大非洲钻石生产国 —— 博茨瓦纳和安哥拉,正试图通过竞购戴比尔斯集团(De Beers)的股权,重塑全球钻石市场的权力结构。这场竞争不仅是经济资源的 ...
|  
                           
                           2025年9月,全球钻石行业因一场特殊的“股权争夺战”引发关注: 两大非洲钻石生产国 —— 博茨瓦纳和安哥拉,正试图通过竞购戴比尔斯集团(De Beers)的股权,重塑全球钻石市场的权力结构。 这场竞争不仅是经济资源的争夺,更折射出非洲国家对天然钻石价值链控制权的诉求。 博茨瓦纳作为全球最大的毛坯钻石生产国之一,其经济高度依赖钻石出口,后者贡献了该国GDP的30%、出口收入的70%及政府财政收入的近50%。 戴比尔斯作为其核心合作伙伴,约70%的毛坯钻石原料直接来自博茨瓦纳的杰瓦能(Jwaneng)、奥拉帕(Orapa)等世界级钻石矿。然而,随着母公司英美资源集团(Anglo American)从去年开始计划剥离戴比尔斯85%的股权,博茨瓦纳政府决心通过控股确保国家经济**。 部分非官方渠道披露,博茨瓦纳计划于10月底之前完成交易,将持股比例从15%提升至控股地位。 安哥拉作为全球第四大钻石生产国,同样将钻石视为国家战略资产。近年来,安哥拉通过与戴比尔斯的合作,在北隆达盆地发现30多年来首个大型金伯利岩矿,显著提升了其地质潜力。 安哥拉国有钻石公司 Endiama 提出竞购戴比尔斯“重要的少数股权”,旨在构建一个由非洲多国共同参与的合作伙伴关系,“避免单一国家主导公司发展”。 
 竞购动因分析:资源控制与产业升级 博茨瓦纳的竞购动机源于经济安全的迫切需求。 面对全球天然钻石市场低迷、实验室培育钻石的崛起,以及英美资源集团的战略撤资,博茨瓦纳需通过控股戴比尔斯,确保矿山开发、原料定价和利润分配的自**,避免“资源外流而本土受益有限”的困境。 此外,博茨瓦纳正通过新协议逐步提升毛坯钻石销售权份额,并推动本土钻石切磨加工产业投入,以实现产业链升级。 安哥拉的竞购则着眼于全球钻石价值链中的话语权提升。 作为新兴钻石生产国,安哥拉希望通过股权参与,巩固与戴比尔斯的合作关系,同时推动国内钻石切磨产业的发展。 目前,安哥拉仅有不到两成钻石毛坯在国内加工,其余均运往阿联酋、比利时等地。 通过增强产能,安哥拉旨在提升钻石附加值,减少对原料出口的依赖。 
 国家品牌:差异化营销的新篇章 在全球钻石市场,“博茨瓦纳钻石”与“安哥拉钻石”正成为某种新型差异化营销的代表。 博茨瓦纳通过与戴比尔斯的长期合作,已建立起“负责任开采”的品牌形象,契合全球消费者对可持续产品的需求。从最近几个月的国际报道来看,博茨瓦纳政府正在将“博茨瓦纳天然钻石”作为原产地品牌推广,进一步强化消费者对本土钻石的信任。 安哥拉则通过加入天然钻石协会(NDC),承诺投入800万美元用于全球营销,强调其钻石的“稀缺性、真实性和积极影响”。 作为NDC的新成员,安哥拉与戴比尔斯等巨头共同推广天然钻石的全球价值,同时通过国内加工产能的提升,打造“安哥拉制造”的高端品牌形象。 
 未来格局:多元化与区域合作 此次竞购结果将对全球天然钻石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 多元化的源头:若博茨瓦纳成功控股,则可能推动戴比尔斯加大对非洲本土加工产业的投入,减少毛坯钻石直接出口;若安哥拉或其他非洲国家入股,则可能进一步分散全球钻石供应,降低对单一产地的依赖。 定价权重构:博茨瓦纳控股后,可能通过调整原料定价策略,影响全球钻石价格体系;而安哥拉作为“内在的竞争者”,则可能推动定价机制向更透明的方向演变。 消费者信心提振:国家品牌的崛起将增强(部分)下游消费者对天然钻石的信任。博茨瓦纳和安哥拉通过强调原产地认证和可持续开采,能够有效抵御实验室培育钻石的冲击,稳定市场需求。 
 无论竞购结果如何,这场博弈已推动天然钻石行业向更透明、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国家品牌的崛起,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更清晰的选择,也为钻石生产国开辟了产业升级的新路径。 以上内容请谨慎参考 本文封面图源自网络,无任何商业用途 本文来源:钻石观察  | 
                      
2025-10-20
2025-10-20
2025-10-18
2025-10-18
2025-10-17
请发表评论